[广东]下载伟德app伟德BETVlCTOR1946 app网!分享下载伟德app伟德BETVlCTOR1946 app的学习资源,为广大学子提供帮助!

广东省下载伟德app伟德BETVlCTOR1946 app3+证书考试《语文》复习资料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诗歌鉴赏

广东省下载伟德app伟德BETVlCTOR1946 app3+证书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诗歌鉴赏

一、文学常识

备考方略
伟德BETVlCTOR1946 app要考查的文学常识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一)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这一考点需要识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作家,这里有一个限制,“重要”作家,是指在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占有较高地位的作家。识记作家的重点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对于特别重要的作家,如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等,还要了解他们的字号、籍贯、生平、重大文学活动等。二是作品,这里限定为“代表作”,即那些在文学史上有代表性、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要了解其体裁、出处、地位、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对后世的影响等。
(二)“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这里“外国重要作家”是指那些在世界文学史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对世界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作家。这一考点主要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其代表性作品,其中作品包括作者、体裁、基本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本考点不要求识记作家的时代,但对一些特别重要的作家,还是应该对他们的时代有所了解,最起码应知道他们大致生活在哪个世纪、哪个重要时期。
(三)“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识记作家作品常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部分内容相当的丰富,它既包含古代的各种文章、诗词形式,也包含现代意义上的各种文学体裁。当然。这里虽然没有“重要”一问的限制,实际考查仍然集中在重要的文学体裁上,尤其以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常识为考查的重点。

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答:(一)先秦时代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屈原和楚辞(屈原创作了骚体,楚辞作者还有宋玉等;历代把“诗经”和“楚辞”合称“风骚”)。
历史散文《左传》(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由西汉刘向编定)。
诸子散文《论语》(儒家经典)、《孟子》(儒家经典)、《荀子》、《庄子》、《老子》、《孙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儒家经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二)两汉时代
司马迁和《史记》(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班固和《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乐府和《孔雀东南飞》(见于徐陵《玉台新咏》,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贾谊和《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散文。
(三)魏晋南北朝时代
“三曹”: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植(《白马篇》、《洛神赋》),曹丕(《燕歌行》)。
陶渊明和他的散文、田园诗:《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
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登池上楼》。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干宝《搜神记》(“志怪”小说)。
刘勰和《文心雕龙》(文学理论著作)。
范哗和《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陈寿和《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四史”)。
(四)唐代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盛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著有《李太白全集》。被誉为“诗仙”。
杜甫(字子美,别号少陵),代表作有《春夜喜雨》、《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集子有《杜工部集》、《杜少陵集详注》等。被誉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王维(字摩诘)和《山居秋暝》、《渭城曲》诗,著有《王右丞集笺注》。
盂浩然(襄阳人)和《观洞庭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等。
高适和《燕歌行》,岑参和《白雪歌》、《走马川行》,王昌龄和《出塞》等。三人均为“边塞诗人”。
中唐: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白香山诗集》。元稹和《元氏长庆集》。世称“元白”。
韩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称“昌黎先生”)和《师说》、《原毁》、《进学解》等。著有《昌黎先生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和《封建论》、《捕蛇者说》等。著有《柳河东集》。世称“韩柳”。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和《李义山诗集》、《玉溪生词集笺注》等,杜牧(字牧之)和《樊川文集》,世称“小李杜”。
其他诗人有:李贺(字长吉)和《李长吉歌诗》;贾岛(字浪仙)和《长江集》;温庭筠为“花间词派”鼻祖。
五代: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和《虞美人》等。
(五)宋代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和《欧阳文忠公集》,代表作《醉翁亭记》。
苏洵(字明允)和《嘉枯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和《苏东坡全集》;苏辙(字子由)和《栾城集》等。世称“三苏”。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和《临川先生文集》;曾巩(字子固)和《元丰类稿》。以上六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唐宋八大家”。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和《乐章集》;晏殊(字同叔)和《珠玉集》,秦观(字少游)和《淮海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漱玉词》。
周敦颐和《爱莲说》;沈括和《梦溪笔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和《稼轩长短句》;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和《剑南诗稿》、《陆放翁全集》;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和《指南录》、《文山先生全集》。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和《白石道人歌曲》。
(六)元代
关汉卿(号已斋叟)和《窦娥冤》;马致远和《汉宫秋》;白朴和《墙头马上》、《梧桐雨》;郑光祖和《倩女离魂)。以上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和《西厢记》,纪君祥和《赵氏孤儿》,睢景臣和套数《高祖还乡》。
(七)明代
宋濂(字景濂)和《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字伯温)和《郁离子》;高启(字季迪)和《凫藻集》。以上三人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施耐庵和《水浒传);罗贯中和《三国演义,;吴承恩和《西游记》。以上三部著作与清代《红楼梦》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冯梦龙和“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和“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其他:汤显祖和《牡丹亭》,归有光和《项脊轩志》,张溥和《七录斋集》,徐霞客(名弘祖)和《徐霞客游记》。
(八)清代
黄宗羲和《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号亭林)和《日知录》;王夫之和《船山遗书》。以上为明末清初文章三大家。
方苞(号望溪)和《望溪先生文集》;姚鼐和《惜抱轩全集》。以上为“桐城派”代表。
李渔(号笠翁)和《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李渔为戏曲理论家);孔尚任和《桃花扇》;洪昇和《长生殿》。
袁枚和《随园诗话》;龚自珍和《己亥杂诗》。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和《聊斋志异》;李汝珍和《镜花缘》;李宝嘉(字伯元)和《官场现形记》;吴趼人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和《老残游记》。
曹雪芹(名霑,又号芹圃,芹溪)和《红楼梦》。纪昀(字晓岚)和《阅微草堂笔记》;梁启超(字卓如)和《饮冰室合集》。

请解释一下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以及通史、断代史等概念?

答:这是有关中国古代史书的几个概念。纪传体是指史书按人物的类别为顺序来编排的,如《史记》。编年体是指以年代的先后为顺序来编排的,如《资治通鉴》。国别体是指以国家为类别编写的史书,如《国语》《战国策》。断代史是指记述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的史书,如《汉书》、《宋史》,通史是指连贯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如《史记》、《中国通史》。

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哪些?
答: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和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和诗歌《凤凰涅架》、《地球,我的母亲》,剧本《屈原》、《虎符》、《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史论《甲申三百年祭》等。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小说作家、作品:巴金(字芾甘)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和《倪焕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和《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丁玲(原名蒋冰之)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树理和《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柔石和《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萧军和《八月的乡村》,萧红和《生死场》,钱钟书和《围城》,沈从文和《边城》,周立波和《暴风骤雨》,孙犁和《白洋淀纪事》,柳青和《创业史》,杨沫和《青春之歌》,梁斌和《红旗谱》,曲波和《林海雪原》。
诗歌作家、作品:闻一多和《死水》、《红烛》,臧克家和《有的人》,艾青和《大堰河,我的保姆》,戴望舒和《雨巷》,徐志摩和《再别康桥》,李季和《王贵与李香香》,郭小川和《青纱帐——甘蔗林》等。
戏剧作家、作品:田汉和《丽人行》、《名优之死》,夏衍(原名沈端先)和《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曹禺(原名万家宝)和《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老舍和《龙须沟》、《茶馆》,贺敬之等和《白毛女》等。
散文作家、作品:朱自清和《荷塘月色》、《绿》、《背影》,冰心和《寄小读者》,夏衍和《包身工》。

外国重要作家作品有哪些?
答:(一)英国:莎士比亚和四大悲剧(《哈姆霄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啸山庄》,哈代和《德伯家的苔丝》,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笛福和《鲁宾逊漂流记》,雪莱和《西风颂》,拜伦和《唐璜》。
(二)法国:莫里哀和《伪君子》、《吝啬鬼》,巴尔扎克和《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90多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司汤达和《红与黑》,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左拉和《萌芽》、《小酒店》,莫泊桑和《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雨果和《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大仲马和《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小仲马和《茶花女》,都德和《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罗曼•罗兰和《约翰•克里斯朵夫》。
(三)俄国及前苏联:普希金和《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屠格涅夫和《猎人笔记》、《罗亭》、《前夜》,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赫尔岑和《谁之罪》,冈察洛夫和《奥勃洛摩夫》,契诃夫和《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樱桃园》(剧本),果戈理和《死魂灵》、《钦差大臣》(剧本),列夫•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高尔基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阿•托尔斯泰和《苦难的历程》三部曲,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四)德国:歌德和《浮土德》(诗剧)、《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和《阴谋与爱情》,海涅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西西里亚的纺织工人》(诗),格林和《白雪公主》、《灰姑娘》(童话)。
(五)美国:惠特曼和《草叶集》(诗集),欧•亨利和《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马克•吐温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杰克•伦敦和《马丁•伊登》,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六)其他各国:挪威——易卜生和《玩偶之家》(剧本),丹麦——安徒生和《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西班牙——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匈牙利——裴多菲和《自由与爱情》(诗),捷克——伏契克和《绞刑架下的报告》(报告文学),意大利——但丁和《神曲》,古希腊《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等),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一名《天方夜谭》),印度——泰戈尔和《吉檀迦》(诗集),日本——紫式部《源氏物语》,川端康成和《千只鹤》、《国》。

重要文学体裁知识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
答:(一)小说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长篇小说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借以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短篇小说描写人物较少,故事情节比较单纯,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塌面或一件事情,以突出刻画一两个人物的性格;中篇小说介乎以上两者之间,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杂的故事情节,比短篇有深度和广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长篇。还有一种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一般只有一千字左右,可看做是短篇小说的一支。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2.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按照故事进程,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楔子,后面有尾声。
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应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塑造人物是小说的重要任务。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
环境是小说第三个要素。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小说人物总是生活于特定环境,环境总是为特定人物服务的,环境和人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二)散文
1.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主要特点是:a.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b.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c.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可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d.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触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巴语言朴素和谐、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已的思想、经历、爱好、个性。
3.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叙事散文借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来激起读者的爱憎;议论散文以指点人、事的是非曲直来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三)戏剧
l.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其基本特征,首先是人物故事场景要求高度集中。其次要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因为它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就需要抓住生活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斗争,加以典型化,形成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这样,才能紧紧吸引观众。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生命。第三,要求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戏剧文学主要靠人物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说明人物关系,显示故事情节的发展。观众看戏,听与看是并重的,所以,戏剧语言更要求口语化。同时,戏剧人物都是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性格特征的,所以,性格化的语言对戏剧更为重要。
2.戏剧的种类很多。按结构及容量划分,有多幕剧、独幕剧、连续剧等;按题材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按反映的冲突性质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3.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形式,产生于金末元初,元代杂剧已形成了特定的体制,是我国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其特点是:首先,它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戏加一楔子,每一折戏相当于现在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作用,不能放在末尾。其次,乐曲方面,元杂剧都用北曲,每一折戏用一套曲,即同一宫调内的套曲,押同一个韵脚。第三,关于演员,角色有细密分工。男女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副旦、外旦、小旦等。此外还有净、丑、卜儿(扮老妇人)、孛老扮老头)、侏儿(扮小厮等)。同时还规定,每一本戏由一个演员主唱到底,配角只能说白。由正末主唱的戏,称“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戏,称“旦本戏”。第四,关于科白。科是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白是道白,有定场白、背白、旁白等。
(四)诗歌
1,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诗歌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臣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等。
2.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
3.词和曲都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按篇幅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曲有散曲和剧曲之分。散曲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剧曲进入戏剧,成为唱词。曲有曲牌和宫调。曲牌是一支曲子的谱式,
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的格式,每一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干个曲牌。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单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套数(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宫调内,联接许多曲牌成为一组曲,来歌咏一个内容,不仅是写景抒情,也可以叙述一个故事片断。

二、名句名篇

备考方略
作为备考的学生,应如何准备名句名篇呢?
答:(一)要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语文教学大纲》是教师实施教学、学生开展学习、考试命题范围确立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的背诵篇目,必然是伟德BETVlCTOR1946 app考查的重要内容
(二)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
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基本上都纳入《语文教学大纲》的背诵篇目之中。那么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地方,要进行归纳整理。
《西厢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秋雁南飞,晓来谁染霖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几句非常有名,虽然教材上没要求背,但考试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复习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
(三)课外的名篇名句
除了《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课本所选的之外,还不乏言简意赅、启人心志、动人心弦的名言佳句。它们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表达技巧,成为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识记这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句,有助于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增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于这些我们可以分门别类整理记忆。

伟德BETVlCTOR1946 app考查的名句,一般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一)耳熟能详,习见习闻
通观伟德BETVlCTOR1946 app已考的几十条名句,均为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所熟知,为报刊书籍上所常见。
(二)含蓄蕴藉,富有哲理
所选名句虽写的是寻常事物,却平中见奇,平中见色,以清新质朴主语言,言常人笔下之所无。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三)旨高意远,辉映千秋
把中国历史上那些彪炳史册、垂范后人的名人,表达他们理想信念情操气节的警句,亦纳入其中。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融情于景,体物入微
古代诗人留下的那些描绘风花雪月、歌咏锦绣山川的佳句,应引起高度注意。这些名句融情于景,情景相生,荡人心魄,颇具艺术魅力。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前后勾联,脍炙人口
无论是“填空”,还是“给出开头一句”,出句和对句必须同时广为人知,否则恐难入设题人“法眼”。如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阉棺”,前半句耳熟能详,后半句则较为冷僻,恐难入选。

教材上有许多要求背诵的篇目,有些甚至要求全文背诵,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如何办?
答:对于那些篇幅简短、生僻字很少的篇目,要下功夫背下来。至于很长的篇目,有时可以择取一些重要的句子来背,一些含有非常生僻字眼的句子,命题人肯定不会考你的。拿《离骚》为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的句子非常有可能考,所以务必牢记,而“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这样的句子虽然教材要求背诵,但伟德BETVlCTOR1946 app也不会考,因为生僻字太多,所以,考生在备考时也可以适当偷懒,对于较长而又较难的篇目,可选择重要的句子来背。所谓重要,就是句子所体现的是带有启发意义的哲思睿语,是有积极色彩和普遍意又的。当然,考生应尽可能地多背一些,以增大保险系数。国家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曾说:“考查默写名句名篇会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会故意为难考生,考查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学过或非常熟悉的,目的是推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
在识记名句名篇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法?
答:名句名篇属知识性内容,能力层次是A级。识记的前提理解诗句的意思。当然,在复习中还要讲究方法,科学记忆。下面是比较实用的几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就是将有关名句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归纳整理,集中记忆。用这种方法记忆起来更方便。如:按作品可分为《诗经》名句、《论语》名句等等;按作者可分为李白名句、杜甫名句、苏轼名句、辛弃疾名句等等;还可以将含有哲理意味的归纳在一起,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把表现思乡主题的集中在一起,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把表现爱国情怀的收集在一起,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等等。
(二)比较记忆。用这种方法为了记忆起来更全面。记诵名句名篇既要知其一,又要知其二。
(三)联想记忆。运用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等方法记忆,记忆起来更广博。如: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在炼字方面的特点,联想到类似的炼字名句,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王国维评“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还有“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王国维评“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
(四)辨析记忆。用这种办法为了记忆得更准确。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意辨析“粟”不要写成“栗”,“子”不要写成“籽”;再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事”不要写成“侍”。
在实际伟德BETVlCTOR1946 app中,考生都暴露出哪些问题?
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础薄弱。根本记不住所填的名言名篇以致在考场上不知所云。
(二)识记不扎实。只是知道名句的大体意思,不能原原本本地背诵并默写出来。
(三)错别字失分。平时识记浮浅,默写中出现错别字,以致失分。
(四)书写潦草。有的考生平时没有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在默写中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以致失分。
如何理解“任选两(或三)句”的要求?
答:“任选”即任意选。但命题方给出三个,让你选两个或者给你四句让你选三句时,是否能够全部都答上?答案是否定的。打个比方,别人手里有三个苹果,让你任选两个,你能否把3个苹果都拿出来?显然不能。但如果给出的几句你没有把握,把命题人所给出的几句都答上,也不失为一种聪明之举。
但如果确有把握,还是按命题要求任选两(三)句为好。在实际阅卷中,做法不一,如果阅卷者挑选对的改,则考生沾光。如果只改前两(三)句,则考生多写的最后一句则是无效劳动。如果阅卷者挑选错的改,则考生吃亏。但目前一般做法是,如果考生全答上,老师只改前两个。
请把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系统地整理出来。
答:课内要求背诵部分已在前边的教材复习篇中整理好,课外部分见下。
先秦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9.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1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0.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论语》)
3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焉。(《论语')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3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3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3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4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4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
4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4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4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4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5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庄子》)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8.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59.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6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6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6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63.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吕氏春秋》)
秦汉魏晋南北朝
6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6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6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
6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6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69.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史记))
70.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史记》)
71.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
7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
7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
7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史记》)
7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
7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7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78.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7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8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8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8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8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87.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三国志))
8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9.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
9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
9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9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9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9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9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9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9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
98.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心雕龙》)
99.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10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唐代
10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10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0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0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10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0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论》)
10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1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1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11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1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11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21.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12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2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12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12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2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127.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2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3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13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3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自居易《与元九书》)
1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13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13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3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39.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4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4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4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14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14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晚眺》)
宋代
1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4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14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4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150.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15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i5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15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154.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15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水《风栖梧》)
15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水《雨霖铃》)
15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5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5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6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6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6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6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杂说•送张琥》)
16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16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6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梅》)
16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16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6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7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171.沽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7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7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7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7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无名氏《断句》)
17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抒怀》)
17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7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7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8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8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8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8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元明清时期
18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18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18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秋思》)
18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卖柑者言》)
18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8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19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
19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19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为学》)
19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题竹石》)
19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古代诗歌鉴赏

备考方略
古代诗歌鉴赏题基本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是什么?
答:(一)注意理解“题眼”、“诗眼”、“词眼”从标题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即“题眼”。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哀江头》的“哀”,整首诗如泣如诉,凄婉感人,题眼即见。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诗眼、词眼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钥匙。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重阳词,情景交融,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憨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二)分析情境,注意“冷”和“热”结合语境,从诗歌描写的景色“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面深邃的意境。《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雨霖铃》“寒蝉”、“长亭”、“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晓风的凉寒,正是人物心境的悲凉。而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彩云轻舟,衬托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
(三)把握语言特色及修辞手法
语言方面有清新、质朴、绚丽、含蓄等多种特色。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是一种清新的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又是绚丽的美。而含蓄的语言特点,则是意在言外,表现为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借古喻今,警告奸臣小人,不要猖狂得意,正如玉环飞燕,即使得宠也不会长久,最终将会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伟德BETVlCTOR1946 app考寓意实际上就是考含蓄的语言特点。
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等,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既是秦时明月秦时关,又是汉时明月汉时关,也是今时明月今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的悲剧。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既用了设问修辞手法,同时它还是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思之重。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雨的“晴”暗指感情的“情”,用谐音双关来表情达意。如果说这里“杨柳”还仅指杨树柳树,而到了毛泽东笔下,“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柳”就不仅指杨花柳絮,还指杨开慧、柳直珣烈士了。这种谐音双关是汉语之美的典型表现,西洋汉译家每每只能望洋兴叹。
(四)掌握各类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
如送别诗应注意谁送谁,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是别离的思念?怀古诗一般是怀古伤今伤己。战争诗和思乡诗,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诗多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感伤。
(五)从注释捕捉信息
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而诗人又往往用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辛弃疾《摸鱼儿》中“长门事”的典故,是暗示自己受别人的谄毁,不受重用。“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则警告当权的主和派不要得意忘形,他们的结果也将是悲惨的。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伟德BETVlCTOR1946 app古诗词鉴赏题是赏析全篇还是某一词句,是评价思想内容还是分析艺术手法,一定要仔细审题,针对问题作答。一要语言准确,二要表意流畅,三要深思精写。
诗歌鉴赏中有时涉及到情与景的关系,情与景有哪些关系?
答: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触景生情
诗人见到某种景物,场景后,自然生发出某种情感,体现在诗词中,主要是情景交融。如: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人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的冷寂,而想到改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起开放。将所见之景与引发之情艺术地表现出来。
(二)因情写景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种景物,使景物染上了某种感情色彩,呈现出与客观景物完全不同的情态,古人把这种意境称作“有我之境”。如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本是乐景,令人欣喜欢悦的,可由于诗人的身份,使之着上了“愁”的色彩。再如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连花也与诗人感情相通了。
(三)寄情于景
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其实景中寓情。如元曲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连用了9个名词性的意象,其中有静有动,组合成一幅景象凄清、色彩灰暗的天涯漂泊图,句句写出了流落天涯、仕途坎坷、心境凄凉的典型情思,没有后面“断肠人在天涯”,就已叫人肝肠寸断了,无怪乎被称为“秋思之祖”。
(四)借景抒怀
即借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写出了愁之多,愁之烈,愁的绵绵无尽。再如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天地之间广阔背景之下的孤独渺小的沙鸥写出了诗人“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的孤独无依之感。
烘托渲染是诗歌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请结合例子说说烘托渲染的特点。
答:烘托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技法,意在用周围的景物来烘托渲染画面上的中心事物以表现画的主题。诗理同画理,诗中的烘托渲染便是借鉴于中国山水画的这种传统技法以用于深化意境、渲染氛围、突出主题。鉴赏诗歌时应该注意是否采用了此类表现方法。
烘托渲染的方法常见的有两种,一是以周围的景物烘托渲染中心事物,这是以次景托主体的表现手法。例如苏轼有一首很出色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从这首题画诗中尚可觅得原画的主体,应是第二句所写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戏鸭”不仅是画面上的中心事物,也是全诗的中心意象。那一群鸭在春江暖水里戏逐,欢快异常,充满生机。其他的景物都是为鸭戏春江作铺垫陪衬的,用那岸边上的翠竹与桃花来点明时令,烘托盎然的春意;那江畔远近满地的篓蒿芦芽,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所有这些周围的景观物象,从各个角度众星捧月似的烘托渲染了画面的主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春江鸭戏图》。
二是以周围的环境气氛烘托渲染诗中主人公的情思,这是一种以景托情的表现方法。景如水,情如舟。例如中唐诗人张继的那首很有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紧紧围绕着“客愁”,用客船周围的景物来谊染烘托,造成清幽冷寂的气氛。画面的中心景物当是“江枫渔火对愁眠”,“愁”则是全诗的基调,弥漫于字里行间。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意象密集,高度凝炼地烘托出一幅深秋之夜的凄清肃穆的氛围,在这种弥布江天的大氛围的笼罩下,又以江枫的萧瑟与渔火幽暗的近景;进一步烘托乡愁旅思:在这形影相吊、夜不成寐的孤舟上,更不堪听那寒山寺的钟声,一声声撞击着诗人孤独凄怆的心。
“以动衬静”也是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例子分析其特点。
答:古代诗人擅长描画静境。所谓静,一是无动之静,一是无声响之静。但是,无动静不等于凝滞,无声响不等于死寂;令人丧气的死静为古代诗人所不取。古典诗歌中的静境,静面有活气,静而有意趣,是幽美境界和恬适心情的完美统一。古代诗人似乎深得辩证法的精髓,往往用反衬手法表现静境静意,或以动态描摹宁静,或以声音显示幽静,动中见静,寂处有音,使人从动感声感中领略到一片静谧和幽趣。
王维《栾家濑》是一首以动衬静的杰作:“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既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前三句营造了一片动感的小天地:秋雨绵绵洒落,溪水汤汤奔流,湍急的流水从石上溜泻而过,跳动的浪花溅起一片飞沫。第四句“白鹭惊复下”是神来之笔,也是全诗的高潮:全神贯注静候游鱼的白鹭被溅起的水珠击中,一惊之下展翅急飞,回翔片刻明白了是一场虚惊,便又从容地飞了下来,落回原处,于是小溪恢复了原有的宁静。白鹭惊飞是宁静中的小插曲,极小的动静却惊吓了白鹭,正见其宁静,前人论此诗“纯乎动态而其境愈幽”。这首诗不但描画了静境,而且表现了静趣。诗人如果不是怡然自得地临水静观,怎能巧绘出“白鹭惊复下”的情态和意趣呢?
梁朝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是以声衬静的名句。诗人听到几声鸟鸣,更感到山间的清幽。这里除了鸟鸣之外,万籁无声;由于幽静,鸟的呜叫才声声入耳,备觉清脆,鸟的呜叫和山的清幽相互映衬,组合成难以言传的奇妙的静境。这句诗传达了诗人特殊的内心感受,不但创造了幽美的意境,而且表现了闲适的心境。王安石曾评论:“‘鸟鸣山更幽’,动中有静意。”
王勃《春庄》“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崔颢《入若耶溪》“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杜甫《题省中院壁》“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刘长卿《题郑山人幽居》“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鹤鸣楚山静,露石秋江晓”,都是以各种声响来衬托静境。贾岛名篇《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万籁俱寂的月夜,老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诗人抓住一瞬即逝的动静和声响,表现李凝居处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不是随便什么动态和声音都可以表现静境,只有心境闲适时,对于声音和动景才有静的感受。所以,当诗中有以动写静的写法时,可以反推其主旨上的或闲适、或落寞、或冲淡等。
托物言志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结合例子说说古代诗歌是如何托物官志的?
答:托物言志是诗歌的一种普遍的表现特点,它可以分为两种。
(一)借物以抒发对自身遭际的感慨
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虞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绥”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这样,“居高声白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器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侧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的“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借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文本(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从而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
自然,比兴寄托的内涵是丰富的,如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即通过“兰若”清秀不媚的风采与其芳华的凋零相对比,寄托了自己年华飞逝,功业无成、理想破灭的深沉感慨;盂浩然《宿建德江》就借“移舟泊烟渚”“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诗句,寄寓了作者的羁旅之愁;陆游《卜算子•咏梅》借“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孤梅,寄托诗人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懑。所有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印征了“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的道理。古代诗人的寄托,正是在情景交融、意象相合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二)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或君国之忧、家国之仇和盛衰之感、兴亡之叹。古代很多诗人将诗歌作为实现政治理想、展示自己抱负的载体。自然,这种诗歌应当是美刺讽喻、温柔敦厚韵。
如杜甫的《房兵曹湖马》借对“锋棱瘦身”、“竹批双耳”、“风入四蹄”的胡马意象来表现“万里可横行”的锐意进取精神,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中,借“云横雪拥”的雄阔境界和“马不前”的特写,真切表达了虽心忧国事却又英雄失路、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刘禹锚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中,“朱雀桥”和“乌衣巷’,“野草花”和“夕阳斜”隐然相对,表达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沧海桑田的盛衰之感,更为妙绝的是,作者以“旧时’的燕子和“寻常”百姓相比衬,以景语结情语,诗人的感慨寄寓在一株野草、一抹斜晖之中;姜夔《扬州慢》借“荠麦青青”的“淮左名都”、借“波心荡、冷月无声”的“竹西佳处”于反衬和对比中寄托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总之,托物言志在古典诗歌中是一普遍现象,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应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以作者情思的寄托物为切入点,体察文本(作品)中的此时此地的情致,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对古典诗歌作出正确的解读。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童炼字,请结合实例谈谈这方面的知识。
答:(一)炼数量词
例l: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2: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气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例3:“前村深霄里,昨夜敷枝开”,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二)炼形容词
例1: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二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还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妙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
4: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郭彦深就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
例5:《诗经》早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黄山谷《咏雪》的“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例6,“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炼形容词铸于句首或句末的: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枯柚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于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是形容词炼于句首,有如现代的印象派绘画,首先捕捉的是色彩鲜明的印象。
王维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都是形容词炼于句末的范例,而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也是炼形容词于句末,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又形容之以表冷清的“寂寞”,炼字而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含情深婉。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丁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又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了一起,并且用叠印的手法清晰展现出变化前后的异同。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三)炼动词
例1: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说法好得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例2: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风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琉。”(《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例4: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5: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例6:洪菇《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四)炼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七问:现在有些古诗鉴赏题开放性较强,命题人让考生针对某句话或全诗写一段50或8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如何解答这类题?
答:近几年考试要求考生就诗中的某点有艺术性的问题写一段鉴赏文字,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鉴赏属于评论文的范畴,既然是评论,那么表达方式、组织结构、语言特色应该尽有可能符合评论的要求,即答题要有理有据。其次,我们应该知晓鉴赏的角度和内容。在题干要求的前提下,考生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点评、鉴赏都是合乎要求的,以后设题还要尽可能给考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合理发挥。
第三,应该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这里的表述格式,就是文字的组织和表达。鉴赏既然属于评论,写作时,就应当把这段文字当作小论文来写。
论文也有很多格式和写法,考生采用哪种层次组织的格式呢?一般来说,最好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格式。题干如果直接提出了鉴赏角度的要求,那么你的开头就应该直接回答出题干的问题。例如,出题者问: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你的第一句话就应概括出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句话就是这段文字的中心句,相当于论文中的观点。接下来就要围绕这句话结合诗歌本身展开精短的阐释。如果属于要求选取任一角度做答,那么考生也应该有自己某一方面的见解,并将其提炼为自己的观点,作为第一句,然后围绕这个观点展开阐述。
在阐释论证的过程中,“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因而考生应该紧紧扣住诗歌本身来阐述。阐述中应该把握这样两点:第一是为观点(中心句)服务;第二是选取诗歌中主要的、突出的诗句,用概述性的浯言来阐述。具体说这段文字应当包括: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表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开篇就具体阐释,开头和结尾都没有观点句,阅卷者不知学生所云。
2.不明确鉴赏角度,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3.逐句翻译,没有分析论述,没有深度。
4.脱离本文,即撇开本诗,引经据典,空泛,华而不实。
5.观点和材料不一致。因为一首诗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鉴赏,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同时可想到几个角度,开始下笔时,选取了一个角度,可是写着写着就跑到另一个角度去了,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紧紧围绕一个角度,不枝不蔓。
有些题让考生评析该诗的语宵特色,如何解答这类题?
答:1.平易: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寓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需要指出的是,风格指的是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每一个诗人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让每位中专生都能考上大学;考更高的分,选更好的学校!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